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46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交流] 你总对孩子吼叫发火?只因缺这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 10:20: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经常有妈妈说管不住自己的脾气,总是对孩子发火,甚至忍不住动手。那你可以试试用规则去管理孩子,而不是用情绪去管理。


  规则,不仅是对孩子行为的约束,更是对大人的一种约束。


  

  ◆ ◆ ◆ ◆ ◆

  孩子更喜欢遵守规则

  我一个朋友主张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连颜色、数字都不教孩子。仿佛让孩子学点东西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后来有一次看到另一个朋友家的小孩子竟然可以流利地说英语。回去之后看到自家小孩在玩游戏,一把抢过手机,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


  “你就知道玩儿,你看人家可可都会说英语了,我咋就生了你这么个笨蛋!”


  孩子委屈地大哭起来。


  你看这位妈妈的规则多么不明确,全凭自己的情绪去管理孩子。一会儿主张快乐教育,一会儿又嫌弃孩子不学习。


  这样规则不明确的管理方式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这种朝令夕改,全凭个人一时情绪好坏而处理结果不同的教育方式哪里有权威可言?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如果事先去超市前能够告诉孩子,今天去了只买一样东西,那孩子就算再想要好几样,也会按照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来。


  这是因为孩子更喜欢遵守规则,规则使得他们更有安全感。规则不明确,反而没有安全感。


  ◆ ◆ ◆ ◆ ◆

  权力之争让大人和小孩都压抑

  苗苗的妈妈正在做饭,苗苗拿出零食来吃,妈妈说:“现在不可以吃零食,放下去!”


  可是苗苗充耳不闻,就是要吃。妈妈正好上班时气不顺,下班回来累了一天还得忙着做饭,心情不好,就冲苗苗发火。苗苗生气地把零食扔在了地上,并冲着妈妈大喊大叫。


  


  妈妈看到这种情况更加恼火,一气之下就动手打了苗苗。


  这其实是孩子跟大人之前的权力之争,大人想掌控孩子的行为,而孩子想要自己做主。最后虽然大人依靠权威和力气大打了孩子。但结果却是孩子赢了。因为她成功地摆脱了大人的掌控。


  如果事先能够明确吃零食的规则,那就不会有这些冲突和争执了。


  ◆ ◆ ◆ ◆ ◆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规则呢?

  10-2岁宝宝

  2岁以下的孩子,可能不太听得懂很多大道理。比如有的小孩总是喜欢抢别人的玩具,还动手打人。大人说他不听,那怎么办?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时把孩子抱走,孩子在心里就会内化整合出规则:为什么我每次这样做妈妈就把我抱走了?看来我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以后就不这么做好了。


  很简单,就抱走,用行动告诉他:不-可-以!


  22-3岁宝宝

  如果是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物权意识,自我意识,认知能力也进一步提升。那我们可以直接告诉他规则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这种简单明了的方式,比啰嗦唠叨要有效的多。


  比如涵涵如果在饭前拿出零食来吃,那我就明确的告诉她,还有半个小时开饭了,这个时候不可以吃零食。


  如果非得吃,那可以啊,但是你得为自己的这个行为负责,那就是因为吃零食而吃不下饭,不到下一个饭点饿了也不许吃,必须等到下次开饭。


  狠得下心让孩子体验一次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直接结果——“饥饿”,那他下次就会遵守饭前不可以吃零食的规则。根本无需唠叨,无需发脾气,更无需暴力冲突。


  33岁以上宝宝

  3岁以上的宝宝,认知能力已经很强了,大人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关于吃零食、看电视等的规则。


  ◆ ◆ ◆ ◆ ◆

  制定规则注意事项

  1规则要有弹性


  规则在制定时最好有弹性,不能没有规则,也不能死守规则。比如今天的饭吃晚了,跟孩子约定好的是6-7点看动画片,结果此时变成了吃饭时间,那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吃完饭就看20分钟可不可以。


  


  2不能犯教条主义


  还有就是我们说建立规则,但不能犯教条主义沉迷于规则。比如有的家长特别爱干净,爱收拾,那她肯定在制定收拾自己的东西这个规则时会按自己的标准来。


  可是每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不一样的,孩子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你,你的看法和做法也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我们在制定规则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在遵守规则时也不能过于教条主义。


  另外,规则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我们制定规则的目的是给孩子有边界的自由,让孩子在爱和自由中成长,而不是在大人的情绪和控制中成长。如果规则过多,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可以,那么孩子要么没有自己的主见,要么会变得很叛逆。


  3先照顾孩子的情绪,再谈执行规则


  家是个充满爱和自由的地方,是个有温度的地方。孩子跟父母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也不是生活在监狱中。我们要先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而不是冷冰冰的规则。


  


  比如今天孩子心情特别差,你让他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他不但不照做,还发脾气,扔东西。那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强调必须执行规则,而是先学会倾听,学会共情,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要让孩子知道,家是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家人是可以依赖的,父母是可以沟通和倾诉的。他是被爱和关怀着的。然后等孩子情绪放松下来,我们可以帮着孩子一起收拾东西。


  所以,不要用你的情绪,你的看法来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建立规则,进而让规则内化成一种习惯,对大人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都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而孩子在有规则的环境中才会体会到真正的爱和自由,而不是随心所欲下的管制和暴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我是一位新手妈妈,在家带带孩子,平日最喜欢看育儿知识,更喜欢分享给所有的父母,如果你们有好的文章请一定分享出来,让我和许多的父母都能看到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9-13 16:26 , Processed in 0.32201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