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04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北京两会 人大代表建议“非遗”这样进校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19 17:3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千龙网北京1月19日讯 2019北京两会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清就《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进行了说明。非遗条例草案在人大代表中引发热议,他们纷纷为非遗进校园建言献策,并做好了下一步工作计划。
  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表示,北京市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常有意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兴盛,国家兴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来说,就像空气一样,弥散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中,也浸润着我们现在的生活。
  人大附中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成长,非遗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目前人大附中已经开设了数十门非遗内容选修课,比如剪纸、风筝等。学生很喜欢这些课程,既获得了艺术的享受,也感受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魅力。人大附中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设非遗校本课程,增设非遗内容的学生社团。
  市人大代表、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2019年海淀将持续做好非遗进校园传承保护工作。组织编撰非遗校本系列教材;促进校际之间非遗课程联盟制,推进传承项目基地校建设,组织开展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此外,要促进科技与非遗进一步结合,推进海淀区非遗档案数字化采编工作,开发非遗课程线上教学,完成60个海淀非遗项目虚拟现实制作,研发非遗文创衍生品等。
  市人大代表刘卉也认为,非遗项目应该更多的走入中小学校,尤其是走到学生身边。现在已经有一些非遗产品走进了校园,比如大风车、熊式珐琅等等,学生们都可以去参与进去,从小培养孩子的家乡意识和家国情怀,做好了影响会很大。
  “没了文化,就没了根和魂。” 市人大代表、通州区运河中学原教科研处主任张金英同样十分关注非遗条例草案。在通州代表团的讨论中,张金英建议,在非遗项目中,可以适当建立中小学实践基地,并把非遗经典适度写入教材。她建议在其中的校本课程上,成立非遗经典的小组,既有对非遗经典的传承落地,也能让文化的浸润深入到学生之中,让大家在学生时代多多地感受非遗的魅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5-1 01:07 , Processed in 0.32501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