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065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丹心报国 清正廉洁——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及詹氏一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25 14:58: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在安溪县城凤冠山坐落着一座“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在祥华乡有一座灵惠庙,它们都与一人有关——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
詹敦仁开疆置县,劝谕教化,爱民如子,退隐佛耳山后,百姓为其立生祠;他报国丹心,致力于祖国统一,青史垂名,南宋朝廷敕赐“灵惠”庙,“父子封侯”;留下《勉儿》诗,劝诫子孙为官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
安溪詹氏后裔贤才辈出,历代中过进士的不少于10人,20多人为官,他们多秉承家风、祖训,清正廉明。如今,詹敦仁后裔在各地开枝散叶,仅在台湾就有13万人之多。
□本报记者 谢伟端 通讯员 黄东华 文/图(除署名外)
开疆置县 劝谕教化
在安溪凤冠山坐落着一座“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多平方米,由主殿、东西凉亭、东西楼管理房、金炉和进馆门组成。主殿内有詹敦仁圣像、詹敦仁生平事迹及图解、詹敦仁和其子詹琲诗词十八屏、詹敦仁亲笔撰写的“新建清溪县记”、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黄凤翔撰写的“重修开先令祠记”等。纪念馆新姿规制古典,巍峨高峻,气宇轩昂;内有石木艺术精雕、古香古色;诗词、联文,如镶珠嵌玉,满室生辉;建筑技艺精湛,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据介绍,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前身为“清溪县开先令詹公祠”,据《泉州府志》记载,詹去,邑人思之,为立生祠,祠在县厅之东。祀清溪县首令詹敦仁。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敦仁辞世,士民因祝祭不便,状乞改于县厅外东界重建,980年改建祠宇为“清溪县开先令詹公祠”,以缅怀先令“爱民如子,惠利及民,清修砥节,廉顽立儒之风”。“开先祠”历经千年沧桑,几经兴废与迁徙,曾被改建为银行,原貌全毁,风光无存。二十世纪90年代,海内外安溪詹氏乡亲和有识之士恳求恢复“开先祠”原貌。安溪县人民政府于1998批准择地重建,并将“开先祠”易名为“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纪念馆”。纪念馆建设历时六载,于2004年11月19日落成。
无论是“开先祠”还是纪念馆,都是表彰、缅怀詹敦仁开疆置县的功绩。史载,五代十国时期,开运二年(945年),留从效授南唐节度使,据有漳、泉二郡。留从效视敦仁才识非凡,辟之为属,敦仁力辞不获,乃求监南安县小溪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敦仁到任视事,嘉山川雄壮,喜人物伙繁,思筑而县之,乃具文请于郡曰“本场土沃人稠,舟航可通,若益以邻界,因今之地,可以置县”。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获准置县“清溪”(1121年易名“安溪”),遂为首令。
置县初时,安溪“地华人夷,业儒者寡”,敦仁洞悉根本,乃倡学教化,大树学风,故虽学富五车,尚身体力行,手不释卷,韦编三绝。五季之衰,土宇瓜分,生灵涂炭,不可胜纪。敦仁立足农林,率黎民百姓披荆斩棘,垦地造田、兴修水利、栽桑种茶。清溪百姓“荷畚执筐,各安职业”。其时“土有茶谷麻桑之出,地多麟麈禽鱼之产,民喜耕织,冶有银铁,税有竹木之征。”
心怀社稷 致力统一
在安溪祥华乡美西村佛耳山麓,有一座灵惠庙,其为安邑詹氏始祖庙宇,前身为詹敦仁肇基佛耳山下的故居清隐堂,后改为介庵、清禅院、灵惠祠、灵惠庙。祖庙肇建以来,香火传承,迄今已千余载。虽几经修葺,然岁月侵蚀,风雨腐坏,庙宇日就颓毁。灵惠庙最近一次重修是在2008年。工程总占地面积约7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文化广场面积3800多平方米。灵惠庙至今仍保留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堂中隔屏有朱书的詹氏生前诗词;庙中楹联均出自名家之手。
记者了解到,除了祥华乡有灵惠庙,安溪湖头、虎邱、西坪,惠安,台湾也有灵惠庙,它们都是祥华祖庙的分炉。
灵惠庙正中间有个牌匾“父子封侯”,背后记述詹敦仁父子致力于祖国统一的感人故事。五代十国时期,国土分裂,战乱频仍,几无宁日。詹敦仁为民生计,奉行“大同世界”思想,一生“报国丹心赤”,时时心怀社稷,以国家统一和平为己任。少时,上书闽王昶,劝之入贡。昶赏其才,命参决军机大事,强以袍笏,敦仁不受而谢之以诗曰:“争霸图王事总非,中原失统可伤悲,往来宾主如邮传,胜负干戈似局棋,周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谩劳思!江山有待归须早,好向鹪林择一枝”。壮时,敦仁与南唐节度使留从效交往甚密,常与纵述古今。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乘间述古者逆顺祸福之理”,“恒劝归顺”,并代撰表入贡京师。后因“周世宗江南有画江之约,未之见纳”,未果。老时,敦仁仍致力统一,矢志不移。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陈洪进霸守漳泉,拒不归宋,敦仁乃遣其子詹琲力劝洪进。詹琲旷世奇才,议论慷慨,略曰:“昔在中唐,权移方镇,弘正莫安于全魏,茂昭难保于中山,终须向阙之诚,入展执圭之礼……朝恩叠被,宜思国势,永图归我封疆,上其符印将使万世之,下用作忠臣,遂令二郡之封,皆为顺国。”洪进闻之,见大势所趋,始嘉纳之,即献漳泉二州并请詹琲代撰《献地表》,表中云“愿以所管漳泉两郡献于有司,使区区负海之邦,得为内地,蚩蚩生齿之众,复见太平。”宋太宗览表后赞曰“漳、泉二州之民少瘳矣!”敦仁之策奏效,俾漳泉二郡之民得脱锋镝屠戮之祸,国家统一大业遂成。敦仁父子亦欢喜之至,于当年中秋赏月之际,父子举酒联吟:“干戈时已定(敦仁),款款话平生(琲)……”
宋咸淳三年(1267年),乡绅林济川等列其事迹,请颁赐庙号,四年,南宋朝廷敕赐“灵惠”庙,八年(1272年)敕封詹敦仁为“靖惠侯”,敕封其子詹琲为“靖贞侯”(史称“父子封侯”)。
一身正气 淡泊名利
詹氏后人的清正廉洁与詹敦仁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詹敦仁一身正气,不同于一般官吏,不追逐名利,不贪财、不奢侈,为官清白,洁身自好。至于世俗冠冕,不屑一顾。新建县城时,为减轻民众负担,不误农时,詹敦仁利用农隙,征调城郊民众及轮值的士兵,每人服役三天,共同兴建“立门楼、廊廨庑、开邸肆”,第二年十月竣工,“民不告劳,兵不惮用”。城池成就,詹敦仁既而谢事,隐于佛耳山。“詹去,邑人思之,为立生祠”,在封建社会里,老百姓能对一个离任的县令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实属罕见。
詹敦仁归隐佛耳山,夫妻朝夕相伴,耕田而食,采薪而炊,时而品茶吟诗,时而读书弹琴,乐天自在。临终之时,他在自己的画像上题写“清者其形,隐者其迹。千古虚名,一朝过客。袖手西归,风清月白。”“公倾世,吏民如丧所亲,道路号泣,立像作佛事者七日”。没有真挚的感情,就不可能有这样隆重而又感人肺腑的场面。
詹敦仁曾做《勉儿》诗一首: 明时方急士,儒术可谋身。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窗檠宜自勉,蔬饭莫嫌贫。吾老子应少,禄荣须及亲。大意是说:人生在世,应该审时度势,认知天地,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工作之中,有所成就;而要建功立业,首先应该懂得用儒家学术来修身养性,提升自我道德情操。最要紧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国情怀,永怀报效祖国的赤子丹心。有大志,还得有学问。因此,必须时时刻刻努力学习,常翻书卷,博学审问,思想日新。我们的先辈就是这样倚靠在窗台灯前苦读,这应该成为你们的榜样,时时勉励自己,读书不止、探索无息;至于生活方面,应该艰苦朴素,不要嫌弃咱们家贫,节俭本来就是咱们家的传统,哪怕将来富贵了,都不能忘记节俭家风。我现在老了,而你们还年轻,将来有出息了,获得俸禄,有了荣誉,更需饮水思源,知恩报本。
安溪詹氏后裔贤才辈出,代不乏人,历代不少于十人中过进士,包括詹钺、詹约、詹逊、詹文希、詹汝升、詹万古、詹承祖、詹源、詹仰庇、詹彬等,尤以明代御史詹仰庇为杰出。詹仰庇,詹敦仁二十一世孙,官至监察御史、刑部右侍郎,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蜚声朝野,流芳后世。
诗茶传家 推广茶业
公元956年,詹敦仁辞官隐居于安溪县西部边陲佛耳山下的多卿(为地名,现为安溪县祥华乡美西、新寨、白玉、石狮、美仑、白坂等詹姓自然村的总称)。
隐居期间,詹敦仁创作了很多首茶诗。如“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是禅。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与介庵游佛耳煮茶待月而归》);“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人清。宿醒未解惊窗午,战退降魔不用兵。”(《龙安悟长老惠茶,作此代简》)和“一榻悬初地,高贤不厌过。山窗云爱戴,石径草婆娑。磬响村烟寂,茶香客话多。依依忍言别,新月上藤萝。”(《下帷天宁寺梅琼州过访和来韵》)。据专家考证,这是目前可见到的最早的安溪咏茶诗。咏茶诗将安溪产茶的历史向前延伸了数百年。
直至今天,多卿的詹氏居民还是以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可谓是家家户户涉茶,绝大多数人纯粹依靠茶叶经济发家致富。詹氏富源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其董事长詹保凌是詹敦仁第35代传人。6岁起,她在父亲及同村老茶农的精心调教下,展现出在茶叶方面过人的天赋,制茶、制好茶就是她最大的乐趣。为此,每当茶季,她几乎每天晚上制茶到凌晨。2001年,詹保凌带着家里筹来的3000元现金和自制的茶叶,来到了泉州,开始她绿色的创业梦,其间历尽的艰辛非常人能够忍受。在詹保凌的带领下,富源茶业依托着“诚信经营、质量取胜”,经历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成长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茶行业著名品牌,2016年,公司商标“詹氏富源”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12月,获评“泉州市老字号”。“在决定商标是用富源还是詹氏富源时,我曾考虑了很久,直到最后才决定用詹氏富源。”时运赋予了詹保凌传承和推广詹敦仁茶文化的使命。
旅游攻略
品铁观音 赏杜鹃花
由于詹敦仁隐居安溪祥华乡佛耳山下,有关詹敦仁的遗迹也都散落在祥华乡。到了祥华,除了瞻仰灵惠庙和詹敦仁墓外,一些地方也不可错过。
祥华乡盛产茶叶。目前,富源等多家茶企已经或准备回祥华乡投资建设茶叶基地和茶庄园。茶庄园集茶叶栽培、加工、科研、茶生态参观旅游、茶文化休闲为一体,是游客们观光的好去处。游客来到祥华,也可以进入茶农家,好客的茶乡人民一定会拿出好茶接待。
祥华乡名胜也不少。佛耳山,又名佛天尖,海拔1535.5米,是安溪的第三高峰。山峰幽奇,山体峭绝高大,风景俊秀,古有“有我的高,无我的秀;有我的秀,无我山尖上一鸿长”之称,詹敦仁赞之“美如佛”。现山上仍有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如望云亭遗址、佛耳开天石刻、慈顺夫人李氏墓、佛天岩及洞穴奇特的仙人洞等。每年4月,佛耳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使慕名而来的游客如坠花海,如痴如醉。
祥华的明代冶银、冶铁遗址,分布于珍山、白玉、祥华等村。位于美西村的芹案寨遗址,系清道光年间巨富詹经力(人称詹百万)所筑,平面呈长方形,基石垒砌过门楣,混凝土筑墙,寨墙厚3米,占地约千余平方米。此外,旧寨、祥东、福新、河图等村也有寨堡遗址。位于福洋村福洋尾自然村的古石拱桥,名曰万安桥,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由216块长方形花岗岩砌成,是迄今县内所知最早建造的石拱桥,在全省也属少见。今桥、碑尚存。
坐落于福洋村的“垂裕堂”土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陈振贵建造,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楼占地面积2325平方米,呈四方形,土石木结构。此外,珍山村的“万全楼”“常植楼”,祥华村的“斯美楼”,后洋村的“孙明楼”,都是研究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实物物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5-1 12:01 , Processed in 0.45002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