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421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疾病预防] 预防中风,需谨防误区zt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7 22:01
  • 签到天数: 23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QQ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8 15:2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误区一 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
      因为血压正常或低度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劲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设等因素存在,导致某支脑动脉发生了堵塞,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丧失功能,引起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 小中风无关紧要
      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 药吃多少跟着感觉走
      有的人每晚仅服1片(25毫克)肠溶阿司匹林。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知道每晚睡前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肠溶阿司匹林乃是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片的肠溶阿司匹林应服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

      误区四 用药品种越多越好
      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往往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甲医生开了"圣通平",乙医生开了"尼富达",殊不知这些名称不同的药,其实都是心痛定,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7 22:01
  • 签到天数: 238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QQ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8 15:27:35 | 只看该作者
      误区五 只管服药不检查
      常有些患者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偏瘫的患者多见于心房纤颤,这类病人要终生使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彩超检查发现心房内有血栓的病人,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用药量不足,又会引起血栓。许多风湿性心脏病人术后出问题,都是由于这个问题没处理好。

      误区六 少服几次药没关系
      一些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差,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庭醒目处作为特困户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

      误区七 瘦人不会发生中风
      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这方面的试验。他们对3975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八 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
      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社交活动多,生活压力大,酒肉大餐机会多,许多人伏着年轻,往往忽略了身体保健。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7-7 16:49 , Processed in 0.49902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