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不但可以晒伤皮肤,晒黑皮肤,晒出光线性皮肤病,还可以让皮肤老化。在爱美人士的眼里,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带来了怕晒的烦恼。怎么样选择最合适的防晒产品?怎么使用才是正确的、科学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问一下西安交大二附院皮肤病院袁景奕副教授,对此他怎么看。 什么是防晒霜,防晒乳,如何区别,如何选择? 霜(cream)和乳都(lotion)是指外用药品或化妆品中含水量不同而叫法不同。霜剂含水量31%~60%之间,较为粘稠,涂抹以后皮肤感觉明显,较为油腻;乳剂含水量70%以上,更稀薄,流动性好,涂抹后甚为清爽。并不是清爽型防晒乳剂一定适合所有人的肤质:乳剂适合中性偏油、油性皮肤,霜剂适合干性皮肤和中性偏干型皮肤。 防晒霜品牌众多,哪些品牌,哪个产品更适合我? 用防晒产品主要是防止晒伤、晒黑以及防止长期日晒导致的光老化。目的不同、场合不同、年龄不同、消费能力不同,选择产品自然也不同。 主要待在办公室,出入车接车送,有人关心有人爱的女士,一般来说防晒指数SPF在15左右就可以了。当然了,碰到了公司有活动,大太阳底下,给公司不遗余力赚吆喝一整天的情况下,这个防晒指数就不够了,需要增加到SPF30了。不然一天下来,防晒指数不够,晒黑了导致吸引力指数下降的。 户外工作人员,比如登山者、导游、交警、记者、扫大街的(真心希望他们有防晒劳保用品),防晒指数SPF15就不够了,可能需要SPF30+。国外有标注SPF50的,国内规定:为了防止盲目飙升SPF值的行为,所有SPF30以上的防晒产品均不标明具体的防晒值,而一律以SPF30+表示,在此规定发布之前通过检验的产品仍维持原来的标示方式。这个说明,并非标注SPF40、50的产品,一定比国内SPF30+的防晒产品好。 年轻人,皮肤油腻类型的,可以选择防晒乳;而年龄大的,皮肤干,建议选择防晒霜。 户外运动怎么选防晒霜,比如跑步、游泳? 防晒霜有一定的作用时间,过时失效防晒能力消失。旅行者外面东奔西跑,建议在出门前、午餐时至少各用一次,有条件的下午补一次。汗水可以冲掉防晒霜,隔2个小时,应该用湿巾清洁曝光部位皮肤,再次涂抹防晒霜。大汗淋漓的运动员,防晒霜消耗更快。室外游泳者,防晒霜的抗水性能就很重要。这时候,选择一些厚重,粘稠的防晒霜很有必要。 防晒指数SPF,这个是防晒产品能力的体现吗?是不是这个数值越大越好? 防晒指数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确实是体现防晒霜的防晒能力。按照美国皮肤科学会的说法,1个SPF值可以在阳光下保护皮肤不受日光伤害10分钟,因此,SPF为15的防晒剂可以保护我们150分钟。但是选择购买时候,不能只看这个数字,认为越大越好。正如我刚才说的,根据日晒强度、时间,结合自身肤质选择防晒霜才是科学的。 一般来说,SPF数字越大,产品越油腻、体感舒适度越差,比如你在办公室涂抹30+的防晒霜,坏处就是掩盖了你的天生丽质,自然白皙的肤质,给人一种油腻腻熬夜没洗脸的感觉,更糟糕的是,坚持几天下来,你面部就可能冒痘痘长痤疮,这可比晒黑了更让人痛心,是不? 同样的产品,比如你在海边身着泳装,出门前曝光部位喷一遍SPF30+的防晒喷雾(其实也是一种防晒霜,优点是便于使用,防水能力强),不但一天下来不会晒黑,阳光下光彩反射,也是魅力十足的。 听说防晒霜有物理、化学防晒霜之分,如何区别,如何选择? 物理防晒,全称为物理防晒剂,是防晒剂划分的一种类型,区别于化学防晒,大部分物理防晒霜,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现在有些新型防晒霜则用的别的,主要是靠里面的片状成分,反射或散射作用,阻挡掉紫外线来达到防晒的目的。我们交大二院皮肤科有一种自制药物就叫做二氧化钛霜,比较油腻,涂抹以后皮肤反光亮闪闪,我们戏称“奥特曼”,效果却是不错。 化学防晒即化学防晒剂,又称紫外线吸收剂,是防晒剂的一种类型,通过吸收有害的紫外线实现而实现防晒,由于化学防晒剂分子会被皮肤吸收,因此吸收紫外线的过程发生在皮肤内部,并由人体代谢而清除。化学防晒剂主要有对氨基苯甲酸、肉桂酸等成分,对皮肤可能有一定的刺激性。 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表格比较下他们的优缺点吧:
现在大部分大品牌防晒霜都会优化组合配方,让产品兼具物理化学防晒的优点。物理防晒霜大多是霜剂,化学防晒产品可以做成乳剂。 晒伤、晒黑、晒老化是不是都是紫外线惹的祸?防晒指数越大对预防皮肤光老化就越有用吗? 我们所用的产品,大部分标注了SPF,主要是针对UVB,防止日晒伤,也就是日光性皮炎的。日光里的另一种紫外线和光老化有密切关系,那就是UVA,他比UVB波长更长,可以造成皱纹变深、色斑、皮肤松弛,也是皮肤晒黑的主要原因。传统的防晒霜只有SPF指数标注,新型产品可能会增加一个PA+字样,表示皮肤防止晒黑(光老化)的能力。 PA值指数对应代表的含义如下: PA值 有效防护时间 PA+ 大约4小时 PA++ 大约8小时 PA+++ 超强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