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8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生保健] 杨式太极拳传人谈太极系列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3 16:1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杨家内传太极拳内功架208势
(系列之八)
    杨家内传太极拳内功架又名功力架、养架、家手。意即只传家里人,很少传外人,故名家手,已濒于失传。师曾言,在全国掌握内功架者不超过50人。其特点是柔绵见长,婉转含蓄,缜密缠绵,自然雍贵,螺旋缠绕,舒展圆活。处处体现出圆、圈、旋的有机交合运化之势。由杨公露蝉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架、练功架、功力架的基础上,结合武当道家太极拳及丹道修炼创编此拳。
此拳具有杨氏太极拳舒展飘逸、宁静大气、柔和舒缓、灵活贯通等基本特点外,在拳式上增加了许多招式,在两式连接处以抱球运转,具有手法变化多、左右移重心多、进退走弧步、转腰幅度大、盘架时间长、内气缠绕旋转、不紧不滞、细腻圆活、动中求静、用意不散等特点。特别强调,丹田要养出个球来,以这个球为核心向全身萦布,张开汗毛孔使全身透空,将气扩展到体外,形成气场。丹田气核受控于心意,心意一动,丹田气核一动,全身整体气场即动。打拳好像在气场中游泳,内小动而外大动,内强动而外烈动。没有无意动之气动,没有无气动而体动。做到以心行意,以意行气。锻炼以神意指挥内气带动形体动作,提高腰部的转动和下肢功力,所以又称为太极功力拳。由松入柔,运柔成钢,渐而轻灵不浮,沉稳不僵,全身各部位,臂肩肘腕指腿胯膝踝,足头手,腰脊尾,无处不灵活,处处皆是圆。平竖圆,正反圆,横竖圆,大小圆,上下圆,斜正圆,圆连着圆,圈连着圈,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相生相绕。各种圈组成“太极球”的乱环阵。螺旋起伏,旋转折叠。通过对家手的练习,将乱环决法最难通的功夫练到身上,为技击用架打下基础。做到周身处处圆,浑身皆太极。周而复始,环而无间,连绵不断,圆藏太极生化之道。入境后,两臂两肩发沉,下盘稳固,双手十指膨胀有力。在行拳运劲上,以缠丝劲,螺丝劲,抽丝劲的锻炼为主,丹田内转,劲走四梢,终归丹田,养浩然正气。
演练要求:以腰为轴,带动周身四肢百骼,处处划圆运动,大弧带小弧,大圆套小圆,,周身形成平圆、立圆、斜圆、八字圆、云圈圆这些圆的运动。肩圈、腰圈、手圈、腿圈、大小圈、横竖圈,圈圈相互相绕,相生相克。通过练习使身体更柔韧,积柔成钢,重点在腰的转动,行拳中要以内气运行,渐至轻灵不浮,沉稳不僵,练成圆圈柔韧乱环术的混元整劲。
此拳为有一定太极基础者习练,以进一步增强其功力。练习时速度要缓慢均匀,练习时间不少于45分钟。坚持练习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
    练习目的:重点是腰部练习,以腰带手,以丹田带手,腰部转动,摩擦双肾,产精化气,气归丹田,丹田内转,产生内气,以气带手,通过内功架的练习,将太极功夫的乱环决练到身上,为技击用架积蓄内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7-5 16:23 , Processed in 0.38302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