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查看: 2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生保健] 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谈太极拳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文登之窗官方微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8 10:2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杨氏大架普传养生八十五势
(系列之四)
该套路又称太极养生架、入门架、教人架、普传架,共计八十五势,是当前流传最广、杨家唯一的一套对外普传太极拳。此外还有大架108势、115势,都是此套路。只是招法重复而已,是最初级的套路,筑基功夫。具有结构严谨,动作简洁柔和,舒展大方,宁静大气,飘逸含蓄,身法中正,缓慢均匀,松软沉稳,松悦自然,意定神宁,步用弓蹬,足似猫行,手似抽丝,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外结合,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等特点。形成气派大,形象美,深厚朴实,轻沉兼备,浑厚一体,刚柔并济的走架风格。
该套路是第三代宗师杨澄浦先生,在民国时期开始传拳,便于世人演练,普世修习。该套路是在家传秘传内功架的基础上,去掉缠丝复杂动作,既不泄露家传内功架的秘密,又具有养生功效,大幅进行修改,简易重排而成。使之更为简洁柔和平易,大开大展。但这是通达太极艺术后,集终身武学修养,大胆革新而不是创新,简约而不简单,简易而不是简化,仍保持太极风貌与风骨。非是现代诸多“太极砖家”“大师”,自以为是,东拼西凑,自编花枝招展的简化套路,华而不实,贻害后学。
大架八十五在全国推广以来,由于宜教宜学,老少皆宜,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誉满天下,故有“杨露禅创天下,杨班侯打天下,杨澄浦养天下”之说。
从名称上说,就蕴含着太极秘密,八十五势既蕴含着八门五步,八门即八卦,五步即五行,八五相加十三即太极十三势,因而称为八十五势太极拳。
从当时历史地域看,北京人,富贵子弟,王公贵族,养尊处优,体质缺乏锻炼,注定太极拳必须能健体强身;他们追求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理想,注定太极拳要延年益寿;他们举止文雅,不慌张的风貌,注定太极拳,是柔和舒缓;他们居住京都,身份优越,注定太极拳的外观,雍容高贵;他们崇尚儒雅,太极拳注定要有中正安舒;他们处事圆活,注定了太极拳是顺遂圆活。正因为顺应了历史发展,顺应了自然,才得以成功。
从养生角度上看,此套路不能用于技击,只能养生。通过躯体的外形与内气的有效运动,以求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有无相生,阴阳平衡,进而吸收大自然有益精华,调整自身的不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养生功能不仅存于对身形,肢体的锻炼,重点是依据中医学,经络学,引导经络之气,内行为主,对身体内部内脏器官,循环系统进行梳理调整,增强心肾,血管功能,提高肺活量,促进脂肪代谢,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理状态。经常练习,疏通气血,舒展筋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陶冶情操,养生益智,调动潜能,头脑豁达,性格开朗,愉快轻松。但重点是必须明白人、过来人指点,掌握拳架套路动作的正确性,内气运行的方法,方可达到养生功效。太极文化与其它不同,仅靠文字和声像学习不行。三丰祖师已告诉我们:“入门需面传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从动作上看,虽轻柔如风,飘凌如云,但落地生根,渊亭如岳,沉雄势大,松弛张力,收放自如,挥洒大方,中正之形,圆润如一。
从气势上看,浩荡之势,气通八方,八面支撑,生机洋溢,勃发充盈,浑然一体。
从感觉上看,如箭在弦,引而不发,不动如山,触之如电,如柳回风,灵澈飘飒。
演练要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沉肩坠肘,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虚实分明,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动作皆合太极十要)。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先做到手眼身法步皆能合度,深一层配合呼吸吐纳,再进一步配合内功心法。每次演练以21—28分钟为宜,架势可分高、中、低三种。
演练目的:练拳时不可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决不可双重,身法和顺,平正朴实,行拳大方潇洒工整,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目的是将身体练活、练松、练柔、练开、练整。身心放长、放远、放下。舒展筋骨,贯通气血,身心兼修,重点练出松沉劲。
该套路健身效果极好,可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是保健疗病的最佳套路。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打牢基础。若得明师指点,一生练习足矣。保健足用,健身效果绝佳。
练习要诀:身站水中至颈深,四肢运行有阻力。
          立身中正头颈直,动作变换要均匀。
          手如春风拂杨柳,腿如老树根盘土。
腰如车轮轴在转,此是太极真义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文登之窗 ( 鲁ICP备09074927号-2 )  

GMT+8, 2025-7-5 15:37 , Processed in 0.572033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