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郐姓
郐(标准普通话读kuai,古音读gui,文登方言读gui。)郐姓历史来源于周朝诸侯国郐国,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传说战国时期郐国为郑国所灭。郐国各王妃带着家人四处流浪,隐姓埋名将郐音改为gui音,从此民间流传郐为gui音,郐国灭后,其子孙改姓郐。郐国原为西周初年的封国,到春秋时为郑武公所灭,将其地併入了郑国。古郐国都城至今尚存,在今河南密县东35公里的曲梁乡大樊庄东北,溱水东岸的故城角寨子村。郐国在西周建国以后,是一个文化相当发达的诸侯国,《诗经》里有十五“国风”,其中就有“郐风”四首。在郐国的南邻,有一个小国叫密国,也是西周的封国,也是到春秋时,被郑武公所灭,併入了郑国。西汉时,在古郐国和密国的原址上,建置了密县。东汉时,密县属于中央直辖区河南尹(治所在洛阳)的二十一个县城之一。
密县位于中岳嵩山东麓,三面群山(有大隗山、梅山、径山等)围绕,山谷丘陵多,平原少,起伏不平的浅山丘陵区。
这个优美的自然环境,正是魏伯阳所描绘地“幽谷朽生”之处。由此看来,密县的古称为“郐国”无疑,“郐国鄙夫”就是“古郐国人”的谦称,而隐去了“东汉密县人”的今称,所以,魏伯阳当为“东汉河南尹密人”,也就是洛阳密县人。文登市小观镇郐家村、河南省新郑、密县,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郐坡村,东三省都是从山东省闯关东过去的。郐姓在文登2007年底统计1372人,为第63姓。祖籍传为小云南,明末清初谱记一世祖郐柱迁入小观郐家。郐姓谱记字辈派字:1柱2凤、皇、英3英4*5有6*7三8*9士10*11世12诚13玉14东、中、西15修16德17光18宗19远,20文21章22裕23世24昌。修德光宗远,文章裕世昌。现在12~18世在世,口传后十字轮换转动。注:*表示空字,无字)湖北郐氏族谱为:文德学正开国永,安定家邦运必兴,一朝昌盛显朝廷。《文登姓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