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有节气 吃对才养生
春暖花开之际,各种新鲜的应季蔬菜和天然的野菜比比皆是。中医养生专家说,时令菜也是“运气菜”。食物一要讲究“气”,一要讲究“味”。气味只有在当令时节,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才能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浓厚,营养价值高。相反,一些反季节的蔬果,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寒热消长规律,从而致食品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没有节令的气质,是徒有其形而无其质。如夏天的白菜,冬天的西红柿,含太多激素,对人体有害无益。吃蔬菜最好吃应季的,色好、味正,且营养丰富。那么春天的时令菜有哪些呢?
首先,在春天,我们应该多吃生发性的食物,帮助人体升温阳气,主要包括苗类和芽类,如豆苗、豆芽、蒜苗、春笋、莴笋、香椿、豌豆苗等。另外,春天养阳,可以多吃偏温阳性的食物,如韭菜。春食盈盈鲜韭,清香味美。因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挥发性精油与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杀菌作用明显。春食韭有助阳,促生发的效果,还有杀菌消炎、促食欲、降血脂的作用。韭菜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物。
其次,春天可吃点野菜,特别是荠菜,味道鲜美,有一定的清火作用,我国古代春秋时便已开始食用荠菜。由于春天肝气生发,像一些肝炎或者肝气比较旺盛、高血压的人都可以吃些荠菜。但野菜不是谁都可以吃,体质敏感的人吃野菜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由于野菜大都偏凉性,脾胃虚弱者食用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即使是正常体质的人,也不宜多食野菜。由于一些野菜的纤维比较粗,肠胃功能较弱或患有慢性肠胃炎的人食用时也要注意。因此,不管是什么野菜,不要大量食用。吃野菜后一旦出现周身发痒、浮肿、皮疹或皮下出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马上到医院诊治,以免拖延,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此外,野菜不宜久放,最好现采现吃,食用前应当在清水中浸泡两小时左右,炒熟了再吃。如果凉拌,食用前必须用开水烫,最大限度地去除潜在毒性,不过,野菜烫一下要马上捞出来,否则其中的维生素会被破坏。采摘野菜时一定要选择无污染的区域采摘,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第三,从水果来说,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樱桃等春季的时令水果,大多味酸,酸入肝,有滋养人体肝的作用。肝虚的人(常精神萎靡)要多吃酸养肝,如果肝实脾虚的人(脾气较暴躁、消化不好),要增甘减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