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消费的种类常常是研究者为两个阶层划界的起点
食品消费的种类常常是研究者为两个阶层划界的起点 如果用一张餐桌来说明,那么“吃”和“人”的文化关联就会显得更加清晰——试想一下,放在餐桌上的是一个精致似玩物的面包圈和一杯决不加奶、更不许加糖的黑咖啡,桌旁落座的将是个拥有何种教育经历、审美情趣、职业背景和经济收入的人?要是一碗褐色与白色呈团状纠缠,并点缀着蒜瓣若干的炸酱面呢? 饮食消费分层化 电影《没事偷着乐》里,标准底层市民形象的张大民捧着一碗炸酱面对李云芳说,“世界上最好的就是这饭,饭里边最好的就是这面,面里最好的就是这蒜……。”在张大民一阵响亮的咀嚼声中,李云芳被这“好面”暗喻的深情所打动,后来他们结婚了。 2007年初,在一部名为《爱情呼叫转移》的电影里,炸酱面再次出现。不过这一次,炸酱面的地位从“最好的饭”跌落至令人无法忍受的食物,并最终成为促使徐朗——一个拥有白领或更高级别领色身份的人——离开妻子的重要原因。在解释离婚理由的时候,即便在家吃晚饭也穿西装的徐朗冲妻子抱怨道:“你吃面条的时候能不能不要一直嘬得面条打转转!” 炸酱面背后的理论叙事是:对于同样的食物和相似的吃法,不同阶层的人会表现出带有各自阶层文化特征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饮食消费似乎因之成了一件涉及身份阶层的事。 事实上,对于饮食消费分层化的现象,西方人类学家早已投入颇多关注。 食品消费的种类常常是研究者为两个阶层划界的起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