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2013 发表于 2013-12-12 16:04:44

因时制宜 秋冬季节应养阴

  严冬来临之前,很多人都开始了秋冬进补。但是,秋冬进补如何补,很多人却不得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副教授说,中医养生讲究因时制宜,根据天时,春夏应养阳,秋冬宜养阴。

  李建军主任说,“秋冬养阴”出自《黄帝内经》:“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提出的这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顺应四时、调神养生原则,即使放在500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从起居、情绪方面来养阴,李建军主任进一步解释说,秋令之时,气候由炎热转为凉爽,夏天的阳气渐收而欲潜藏在内。自然界秋风劲急,随着阳气的收藏而呈现一派清肃萧条之象,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气开始收藏的特性来调养身心;养阴其实指的是一个阳气收藏的过程,秋冬养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早睡早起或早睡晚起,保持温暖才能收敛神气。由于秋冬自然界的阳气由旺盛生长转向收藏,气候由炎热转为凉爽,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而进入收藏状态,因此秋天作息最好早睡早起,而到了寒冬就应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潜藏的特点。

  (2)情绪应当平和宁静,神气内敛,精神内守,防止秋冬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犯。

  (3)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秋冬阳气收藏的规律会导致“伤肺”,使阳气不能顺利收藏,阳气功能低下或受到损伤,秋天就容易发生“飧泄”、冬天容易发生“痿厥”的疾病,比如秋冬季节慢性胃肠炎,肌肉萎缩、疼痛等疾病等容易发生;肺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等)在秋冬也容易复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时制宜 秋冬季节应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