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发表于 2018-7-24 14:28:38

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该不该打,让其长记性?

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打孩子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相信大家都有了共识。可是,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父母该不该打孩子,让孩子知道问题严重性、长记性,下次不再犯呢?近日,一个爸爸暴打儿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4分14秒的视频里,爸爸用棍子打了儿子几百下,儿子左躲右闪,不断求饶,看的人揪心不已。

爸爸打孩子的起因是,孩子在八天时间偷了家里的7000多块钱,然后和朋友一起花光了。父母发现后非常生气,两人决定爸爸负责打孩子,妈妈负责录下视频,发给和儿子一起花钱的小伙伴,谴责他们,让他们良心不安。

于是,爸爸拿棍子将儿子堵在床上就开打,儿子被打疼后缩到床角,爸爸干脆脱了鞋到床上继续打。四分多钟,爸爸接连打了几百下,最后,奶奶抢走了棍子,孩子的暴打才结束。随后,妈妈果然把视频发给那了几个小伙伴,不过,这段视频也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有人说,孩子偷家里钱,就该打,父母打孩子,就是让孩子长记性,父母不给一些教训,这样下去结局会很可怕。
那么,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父母该不该打孩子,让孩子长记性,以免铸成大错呢?我的看法是:可以罚,但不能打,否则,不但不会有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容易引起更严重、更恶劣的影响。

先看打孩子的两个负面心理影响:
1、挨打的孩子容易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孩子被打后,表面看,孩子似乎听从了家长的“教导”,实际上,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心理,极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尤其这个孩子,视频可见,已有十几岁,正是自尊心最强的年龄,父母把视频还传给了小伙伴,孩子的自尊扫地,今后怎样面对?再说,十几岁的孩子已有了独立意识,既然能偷拿钱,挥霍一空,说明孩子对家庭并没什么感情,也不能体恤父母,这样的暴打,导致的结果是,或者孩子为避免皮肉之苦而说谎欺骗家长,家长发现后,再打,孩子再说谎,这样慢慢就成了恶性循环、死循环,或者孩子索性破罐破摔,做错事不回家,在社会上混,父母想管也管不了,那样的话,危害实在大。
2、挨打的孩子容易性情暴躁、有暴力倾向孩子犯错,父母打孩子是最简单、貌似效果最直接的,但从长远看,贻害无穷。孩子的模仿性很强,遇到问题,父母以武力解决,动手打他,他也会有样学样,到外面打别人,慢慢地,性情暴躁,行为粗野,容易有暴力倾向。拿这个孩子来说,父母的打骂,只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你有啥本事,不就会打人吗?我以后还拿钱,大不了你再打一顿,还能拿我怎么办?
孩子产生这样的对立情绪、抵抗意识、逆反心理,当然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这当然也不是父母乐意看到的。家长打孩子是担心孩子越来越错,后果不堪设想,显然,打孩子不能起到这个效果。

家长打孩子是担心孩子越来越错,后果不堪设想,显然,打孩子不能起到这个效果。那么,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家长该怎么管呢?有个网友的意见,就比较有建设性:“挨打的孩子根本不懂家长挣钱的辛苦,应该让他出去摆地摊或者别的,把这七千块钱挣回来,让他知道挣钱多么不容易。”真的为这个网友点赞。
孩子的成长都是在感受中完成的。孩子辛苦摆摊后,知道赚钱的不易,才能更体恤父母,更知道感恩,更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能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这样入心、入脑滋养式的教育方式才真正能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教育效果。

类似的还有,一个英国爸爸在孩子犯错后的惩罚,也很智慧:这个爸爸10岁的儿子在学校欺负同学,爸爸觉得这绝对不能忍,很生气,但对儿子,他既没骂也没打他,而是罚儿子去跑步——取消一周坐校车的资格,跑步去学校。

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老爸开车在后面跟着。哪怕下雨,也不能上车,也得跑。这个爸爸说,之前儿子在学校总是惹事生非,通过跑步,儿子更表现好了不少,连老师都夸。这个爸爸还说,自己的作法没防碍别人,是比较健康的惩罚方式,不用打孩子,只是给孩子一点教训,让他知道后果就好。

同样为这个爸爸点赞!孩子犯错,惩罚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承担犯错的后果,下次不再犯。对孩子来说,每一次犯错,就是一个成长的机会,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如果非打即骂,孩子会觉得虽然我错了,但”你打也打了,骂了也骂了,我们两清了,我以挨打受骂来补偿,咱俩互不相欠了“。孩子的情绪都用来对抗父母,没有静下来,对错误深入反思,白白浪费了犯错改正成长的机会,于人于己都不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该不该打,让其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