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新绿点雄安——记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创行芦苇花开成功试点
文/王钰婷十里芦苇绕雄安,芦苇花开养一方。自古以来,小小芦苇在装点华北平原的同时,更成为了白洋淀地区赖以发展的经济支柱。但自20世纪起,随着机械工业化的快速增值,白洋淀地区的芦苇合作社受成本因素影响濒临破产,大量弃苇污染周围水域,焚烧芦苇秸秆的污染空气且存在安全隐患。整个芦苇行业的惨淡经营导致苇农收入低下,严重制约了白洋淀一带的经济发展。
为此,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创行团队“芦苇花开”项目组从2015年12月起开始了广泛的走访调研,经过近1年的调查分析,2016年末团队得出结论目前制约白洋淀地区芦苇行业产业链发展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芦苇合作社上游,当地苇农对芦苇进行人工收割,效率低、成本高;二是在芦苇合作社下游,白洋淀地区出售的芦苇制品主要为苇箔、苇席,加工方式单一、竞争力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项目组一方面,对新购进的小麦收割机进行该进,成功研发了一款专门适用于白洋淀地区复杂地势的泥淀地防沉降芦苇专型收割机,提高了收割效率。
另一方面,项目组在尝试将芦苇制成纸杯、吸管、牙刷,与河北弘之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出一批环境友好型的芦苇木塑复合型材料,经过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的认证,该材料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标准。且较之前的木塑产品相比,产品性能更加优越。颜色浅淡的芦苇无油漆污染,不含甲醛等化学物质,实现了真正的绿色环保。在通过对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测试,芦苇木塑的抗冲击强度性能较传统木塑提升30%。由此提高了芦苇产品的竞争实力。
随着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如何妥善处理大量芦苇,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的同时拉动地区经济腾飞,成为了当地政府的一块心头病。为此,雄安新区管委会更是在2017年9月至11月间连续三次通过官方微信“雄安发布”向社会各界征集白洋淀芦苇综合利用解决方案。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创行团队芦苇花开项目组基于先前研究成果,在结合自身学科优势,了解到目前电力行业在建筑方面常用的绝缘防护板价格高昂。于是团队在学校环境友好型实验室,运用分子模拟的手段,得到了提高芦苇木塑绝缘性的新型配方,并申请了专利。在2017年12月,我们还将试生产出的绝缘苇塑送到河北省输变电设备安全防御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证明其完全变电站在地面、内墙等方面的需求。
与此同时,团队将成果总结归纳,向雄安新区管委会递交了芦苇综合利用解决方案,很快得到了回复,管委会认可了我们的解决方案,认为其在提升芦苇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了保护白洋淀生态的目的。同时希望项目扩大覆盖范围,随着项目的发展,政府计划对项目各方面进行适度财政补贴并引导更多苇农及合作社参与到项目中。
我们欣喜的看到,困扰苇农许久的芦苇泛滥问题,在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创行团队的努力下一点点改善,上游新型芦苇收割机取代传统手工收割,下游高性价比的绝缘性芦苇木塑板增强苇制品竞争力。项目将芦苇的收割效率提高近30倍,使收割成本由每吨300元降低至每吨40元,为苇农创造了50,000元收入,相比之前增加了近128,400元。试点地区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华北之肾重新焕发生机。
小小芦苇用途大,一苇新绿点雄安。告别课本,走出学校,走向田间;运用所学,关注时政,关注民生。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创行团队结合学科所长,为雄安的发展助力,彰显新时代学生创新创业新风尚。以创为名,行无止境,我们在行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