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没捐款被老师挂讲台拍照,答主:强迫来的爱心,一点不暖
捐款向来都是你情我愿的事,但近日广东一民办小学却发生了一件离谱事儿。茂名一所叫朝阳学校的民办小学,一名学生家长不幸患了重病,学校呼吁全校师生献出自己的爱心。然而,有10名学生因为没有捐款,竟然被老师拍照发到了家长群里。照片上可以看到,这些学生站在讲台上,有的低着头,不敢直视下面的同学。几位家长对老师的做法提出了异议,但老师却称,“捐款是集体活动,所以希望全班同学都能参加,自己教书十几年,很少碰到这样(不捐钱)的事。”有家长当即就在微信群里发了捐款红包,事后有家长担心,老师的做法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目前校方表示,这位老师已在微信群里向家长们赔礼道歉,并得到了家长的原谅。你觉得这位老师的做法离谱吗?如何看待这种强迫性质的捐款?
腾讯旅游“百人计划”作者背着女儿去旅行:强迫来的爱心,一点也不温暖
不止是离谱,而且让人心寒。说实话,这一则新闻让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情:也是在一个“家长群”,一个家长因为问了一句关于孩子书本费的问题,就被老师一声不吭地移出了班级群。如今因为孩子没有给捐款,又在“家长群”里被“点名批评”,看来如今“家长群”的“戏份”真是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我觉得,对于捐款这一件事情,本来就是出于自愿。没有在班上捐钱的孩子和家长,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爱心。而且,老师把没有捐款的孩子拉倒讲台上,还拍照片晒到家长群里“示众”,这表面上是在“点醒”那些没有捐钱的孩子家长,然而实际上,最受伤害的却是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假如因为没有捐钱,就被“歧视”,会在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创伤,甚至是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离谱,真的离谱!强迫来的爱心,一点也不温暖!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幻世魔王:老师把学生挂在讲台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侮辱
有一点离谱。捐款肯定是以个人意愿为主,不能有任何强迫的行为。当然,我们相信每一次号召捐款,出发点肯定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判断,也许有的人家境并不好,或者在目前遇到了一些问题,用这样的方式去强迫别人捐款,肯定会引来不好的效果。
我们能够看到老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但是用这样的方法,显然是把这份爱心辜负了。某种程度上,老师把学生挂在讲台上,就是一种变相的侮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老师的做法也侵犯了学生的相关权利,从而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件事情本来是正面积极的,经过老师这么一搞,反而让人觉得这件事情似乎不够美好。
有答主反思了教育的形式化问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小孩有理:这一件小事上,我认为更多地反映了教育偏向程式化的特点
我的孩子也遇到过学校捐款的事。孩子直接对我们说,给我20元,学校要捐款了。但一具体问捐给谁、为什么要捐20,孩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听就是完成任务式捐款,就算心理有点疑惑,也几乎没有家长不同意捐的。不捐就显得突兀。
学校把任务下发给老师,老师把任务传递给学生和家长。以这种思路来理解新闻中这位老师的行为,就多少知道了其中的意味——你们这些孩子没捐款,是一个老师交代的任务没完成啊,这样妨碍了老师的工作,并且显示我们班不积极,这有损班级荣誉啊!这一件小事上,我认为更多地反映了我们的教育偏程式化的特点。重表面工作、重宣传,轻内涵和内容的延伸。本来可以成为进行互帮互助、献爱心教育的主题活动,却草草收场、完成任务即可。
即使全班同学全部在第一时间捐了款,老师也没拍那几个同学的照片发家长群,试问到底有多少孩子真的领会到为别人“雪中送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意义呢。形式化的风气在教育领域中随处可见。而孩子则需要慢慢地、润物细无声地浇灌才能生长出一颗风盈的心。有了这样的内心,他们才能拥有更多的创造力去探索未来。教育需要慢下来,好好地浇灌孩子的心。
有答主结合自己的经历反思了逼捐现象。
企鹅答主豆子
企鹅答主倾情于笔:每当有捐款活动的时候,各班级都要评比,攀比
每个人都经历过这种被捐款的行为。说实话,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表现,尤其在是在学校里。每当有捐款活动的时候,各班级都要评比,攀比。看哪一个班级捐的多,捐的多的老师或者班主任脸上都有光彩。二缺的少的班级都是脸上无光的。所以这种逼捐的行为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攀比行为。
心理咨询师唐若有话说:人们在道德上普遍有一种强迫症
从这件事看到强迫性教育在我们国家的普遍,本来捐款是自愿原则,是自己的权利,但是由于舆论的压力,捐款就变成了一种道德战。还记得当年爆出汶川大地震,王石捐款较少就遭到网友痛批。人们在道德上普遍有一种强迫症,而且再加上舆论的压力助长了这股嚣张的气焰。
对于捐款这件事,老师名义上是为了集体荣誉,但是另一方面就是抹杀了个人意志。有时候在集体面前,个人的意志太渺小,这种集体性事情对待个人也常常是一种伤害,让个人服从集体,也就让个人缺少了自我,这是一种悖论。而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如何在强大的集体面前保护自己。
此前有家长在微信群里质疑学校书本费问题,竟被移出家长群,如今老师又在家长群里挂出未捐款学生照片,如此戏多的家长群,有哪些相处之道呢?
企鹅答主SweetiePie:为了防止老师发布的重要信息被淹没,这些行为千万不要做
为了防止老师发布的重要信息被淹没,这些行为千万不要做:
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注意:老师布置的作业、公布的消息,看到即可,不需要回复,为了防止没必要刷屏,“收到”两字都无需回复。
2、刷屏。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人回复同样内容,很快一条重要的信息就这样被“淹没”了。注意:群外私聊,切不可肆意刷屏。
3、晚上10点之后还在家长群里发消息。注意:晚上尽量不要在群里聊得太晚,以免影响他人休息,有重要事情可以跟老师直接联系。
企鹅答主小乔的爸爸:大家互相尊重,然后就是互相了解,包容
首先是大家互相尊重,然后就是互相了解,包容。大家的目标都是小孩,无论哪一方说出的,提出的问题,都是针对小孩,为小孩好的。因此,我们看到那个问题的时候,就首先要为对方着想,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然而再耐心的交流。只有耐心和有包容之心和对方交流,那样才能很好的相处的。
(参与本条企鹅问答,请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打开本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