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因打篮球纠纷致2死7伤,答主:家庭教育最为关键
从2017跨入2018年,就在大家辞旧迎新的时候,有两位年轻的生命却无法享受他们的灿烂人生了。12月29日,云南通海县发生一起致人伤亡刑事案件,造成1人当场死亡、8人受伤。伤者中有1人在送医救治过程中死亡,其余7名伤者正在医院救治,生命体征平稳。)
据公安机关调查得知,通海县第三中学高三学生解某与高一学生朱某,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发生纠纷,经他人劝解后各自离开。双方离开学校后,双方在四街镇四街社区北正街路上发生冲突,解某持刀伤人,致1人当场死亡,1人在送医救治过程中死亡,7人受伤住院治疗。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解某、朱某已被刑事拘留。对此你怎么看?行凶者将面临怎样的处罚?来企鹅问答分享你的观点吧。
有的律师聚焦两个问题:怎么处罚?年龄是否达到刑事处罚标准?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如果在聚众斗殴中造成了他人的死亡,重伤的应当根据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分别进行定罪量刑
对于发生这样的学生群体斗殴事件,我想看过报道的每一个人应当都是十分痛心的。这种斗殴的行为,不仅仅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触犯了我国刑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规定: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如果在聚众斗殴中造成了他人的死亡,重伤的应当根据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分别进行定罪量刑。而故意伤害罪造成重伤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可以说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是非常重的。
另外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事件中,涉及高三学生解某与高一学生朱某,因此要对他们的年龄进行判断,是否已经达到十六周岁?如果不满十六周岁,需要近一步判断其是否满十四周岁,如果满十四周岁,需要对上述八种严重的暴力性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同时在量刑时要考虑当事人是否满十八周岁,如果不满十八周岁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还有律师从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来讨论。
律师:北京于伏海
估计这些孩子暴力游戏打多了或者看暴力影视剧和暴力小说看多了。中国必须尽快对这些文化产品和游戏产品实行分级制度。从法律上来看,这些孩子如果不满十四岁,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满十四岁,那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罪。
至于本案的民事责任,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学校没有采取任何劝阻学生打架的措施,学校应当对死者家属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如果学校采取了劝阻措施,但是没有劝阻成功,那这些孩子的家长应当对死者家属承担赔偿责任。
青春昂扬的少年时代,应该是每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尚无法很好的处理自己情绪中的冲动和意气用事,导致了很多悲剧的发生。那么,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各界还能做什么,可以有效防范未成年人冲动犯罪?看看心理专家们的建议吧。
中国政法犯罪心理学博士十方迦南:要说如何预防,就要先知道有什么原因和特点
要说如何预防,就要先知道有什么原因和特点。第一,生理上的急速发展和变化。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和变化每天都在进行,这些变化有时候是巨大的,比如机能,激素分泌,体格等。第二,精力过剩与支配力的矛盾。简单的说就是你精力过剩了,但是你的自体支配力和心智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完全的支配,所以容易有错误的过激行为产生,比如去个体化的群体犯罪,好像群殴。
第三,强好奇心和低认知能力矛盾。好奇心的增长在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高峰,但是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跟不上节奏。第四,冲动。青少年的自控能力不足导致了易冲动的特点,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的时候,控制自身作出理智行为有一定难度,容易引起激情犯罪。第五,辨认能力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辨认和分辨能力没有完全,社会不良因素往往不能很好的隔离和规避筛选,进行模仿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六,家庭层面。目前阶段的家庭环境影响对于青少年犯罪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家庭失和,频繁的争吵等,都会给青少年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带来不一样的影响。第七,社会风气。金钱观念的变化,造成很多青少年消费观念和价值观的变化,由于物质的不平均,会有针对物质的犯罪频发,比如青少年抢劫,并且往往带来转化犯罪。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心尚人
青春就像是一场跌跌撞撞的旅行。家长和学校需要做的不是冷冰冰的指南针,而是牵着手的同路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充分理解和接受孩子的心理变化;2、尊重孩子的选择的权利,但在原则问题上给予建议和引导;3、关注孩子的同伴群体;4、对于出现抑郁等情绪状态的个体,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博士幻世魔王:在防范未成年意气用事这方面,家长应该是第一道门锁,也是很关键的一道
要想帮助未成年人做到一个正确的举动,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全方面的努力。大家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防范未成年意气用事这方面,家长应该是第一道门锁,也是很关键的一道。
除了老师同学之外,家长就是跟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了,从小带到大,每天要跟他们进行日常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如果不能够很好的交流,说明孩子有很多事情不愿意说出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疾病,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了不愿意交流的倾向,那么就需要第一时刻打开他们的心扉。
另一方面是老师应该有所作为,除了教学任务之外,其实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一门功课,而且在教育的方法上面不要粗暴,应该给他们一些正面的鼓励,也不要用一些嘲讽的话语来让他们反省自我,这样有可能适得其反。当然,最后社会需要给出一些正面的能量,并且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起到一些警醒的作用。
(参与本条企鹅问答,请通过腾讯新闻客户端打开本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