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发表于 2016-9-1 10:10:15

宝宝在幼儿园不合群?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上幼儿园可是宝宝的人生大事一桩,这预示着宝宝开始走出家庭,走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了。爸爸妈妈们满心欢喜,觉得宝贝开启了人生新旅程。却发现,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利——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31/6cf8eaaa889943b68daa2e833d2f5120_th.png  歪歪兔会员宝宝小番茄的情况就是这样。番茄妈妈说:小番茄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小姑娘,还喜欢跟着音乐跳舞。可到了幼儿园之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总是闷闷的,不去和小朋友玩,也不参加集体活动,每天闷闷地待在角落里自己玩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我们的会员宝宝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许多孩子哪怕在家中是个小“人来疯”,到了幼儿园里,也有可能出现这种“不合群”情况。毕竟,宝宝在家中只需要面对几个十分熟悉的家人,以及最多两三位陌生的成年客人。而在幼儿园,他要面对的可是二三十名和他一样大的小宝宝呀!这才是他真正需要“社交能力”的时刻。  然而,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社交能力”作为生活中诸多重要能力的一种,也是需要家长来“教”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宝贝就可能不想社交、不会社交,从近处说,很容易被集体讨厌、忽视、甚至欺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长远来看,也有可能因为“人缘不好”而丧失机会,对宝贝今后的人生发展极为不利。  相信,如果你家的小宝宝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你一定已经开始着急了——要怎么做,才能改善宝宝在幼儿园的境况,让宝宝交到朋友呢?  别着急,歪歪兔育儿老师来给你支招啦!在幼儿园为宝宝找到“种子朋友”,你只需要做这几步——  第一步:观察宝宝的同学  在晚上接孩子时,故意多让孩子在幼儿园玩一会,密切注意一个或几个看起来容易接近,宝宝又不反感的小朋友。  第二步:了解宝宝的想法  在回家路上,和宝贝轻松地聊一聊那几个小朋友,如“你的班上有没有一个梳小辫的小女孩呀?她叫什么名字呀?”如果孩子和家长的信任感足够好,此时应该聊得很开心。  在这时,你就需要体察宝宝的需求,看看他究竟是不想社交,还是想社交,不知道方法。如果是后者,家长则可以告诉宝贝如何说、如何做(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更好);如果是前者,则需要逐步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不愿意社交(www.waiwaitu.com原创文章隐形的分离焦虑往往是其主要原因,这比表面上的“上幼儿园就哭”对孩子的危害更大,需要家长注意)。  第三步:解锁社交新方法  如果孩子愿意社交,但不知道方法,家长可以根据情况每天告诉宝贝一个社交的小妙招,如:打招呼、教宝宝一个小游戏、请求一起玩等,慢慢打开孩子的社交圈子。(每天解锁一个新技能有木有!好激动啊有木有!)  第四步:制造社交的环境  家长们还可以组成“亲子游小组”,让宝贝们在有妈妈的情况下自由玩耍,这样宝贝就可以卸下防备,尽情地去和其他宝贝一起玩耍了。等宝贝和其他孩子玩熟了,这些小朋友就成了宝贝在幼儿园的“种子朋友”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31/6026dd2cf6da479995e43f2fc4fb6c58_th.jpg  第五步:及时与老师沟通  宝贝在家中和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归根结底是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差异较大造成的。因此,家长需要多和老师沟通宝贝的情况,并尽量营造“家校一致”的规则和环境,这样也有利于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  不过“父母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交朋友这件事父母或许还能帮一帮忙,但维持友谊,可就要看宝宝自己的“功力”了。虽说幼儿园的“友谊”就像风一样,今天因为一块蛋糕而宣称“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明天就因为一个玩具而公布“我和你绝交”……但时间长了,哪些小朋友人缘好,哪些小朋友“不受待见”,每个孩子都心里有数——既然我们无法强迫其他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那我们只有让宝宝自己先具备一些品质,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欢迎。  哪些品质呢?在《做最受欢迎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中,就有这样的一只小兔子,在不同的故事中,她分别获得了10种品质,最终成为彩虹镇最受欢迎的小宝宝。  分别是什么呢?  1.一个都不能少——学会担当,不逃避  2.乖乖羊和她的布娃娃——学会合群,不孤单  3.今天晚上吃什么——学会体谅,不自我  4.歪歪兔在马戏团——学会虚心,不自满  5.一个人的树屋——学会分享,不小气  6.抱一抱——学会关爱,不冷漠  7.和裙子一样美丽——学会助人,不自私  8.当妈妈变小的时候——学会感恩,不抱怨  9.找朋友的秘方——学会礼貌,不粗鲁  10.送给毛毛虫的歌——学会诚信,不撒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31/27f7791e7b4547a2bd9ce79ba2f7e311_th.jpg  合群、体谅、责任感、同情心等等,对于人类这种社会动物来说,既是品格,也是能力。而幼儿社会交往的基本品格与能力的培养,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如果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了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则会导致幼儿发生自私、孤僻、任性、缺少同情心等问题,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长此以往,则会导致缺乏朋友、缺乏社会认同,失去立足社会的基本能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在幼儿园不合群?聪明的妈妈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