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谈太极拳系列二
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体系简介(系列之二)层次阶段拳法名称功法名称理论学习武术器械
幼儿园小班内传太极十三总势(母体架)太极开手功十三势武德教育弟子规背诵缠丝尺、棒
幼儿园中班太极定步十三势(单操架)太极腿功十三势杨澄浦太极拳论太极绳,推砖训练
幼儿园大班普传大架85势(养生架)太极养生圆转十三势太极桩功十三势张三丰太极拳论太极重球十三势
小学内传老架108势(基础架)太极松身柔功十三势缠丝功十三势王宗岳太极拳论门规戒约八条太极大杆十三势
中学内传长拳架72势 短打36势推手技术太极腰功十三势易经太极拳经太极轻球十三势
高中内传活步快拳108势(快拳架)内传文架十三势(母体文架)太极千斤坠功太极劲功十三势太极先天灵球功十三势道德经黄庭内经打桩训练,喂手训练
大学内传武架十三势(母体武架)内传小架108势(技击架)太极龙爪功太极对拳108势黄帝内经太极刀三十六势(高级)
研究生
内传功力架208势(内功架)(珍稀濒失传套路)太极内功(站、卧)太极步功十三势太极绵掌功杨氏太极传抄老谱终身参阅、领悟、论证太极剑三十六势(高级)
博士生内传技击238势(技击用架)(珍贵濒失传套路)太极音功十三势太极招功三十七吕祖百字铭张三丰无根树太极枪三十六势(高级)
太极散手打手锤系列【太极十三腿、十三掌、十三锤、十三化、十三拿、十三肘、十三靠、十三巧打、十三摔、十三守、点穴与解穴十三手】接手、喂手、实战训练太极内功(坐功九势)秘传随意练太极内功(行立坐卧住)汪永泉、李雅轩、王培生论太极武氏太极拳宗谱太极拂尘三十六势太极短棍三十六势
备注修习完成后,选修少林罗汉拳、武当三丰古传太极拳、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任选一项)
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体系简介系列之一杨氏太极拳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其源头来自武当道家太极拳(隐世),是中国(显世)五大流派,陈、杨、武、吴、孙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具有面世最早,最负盛名,传播广泛,影响巨大,习练人数最多的特点,他由第一代武圣杨露禅及其子第二代宗师杨班侯、杨健侯、其孙第三代宗师杨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苦心钻研,不断修润而成。清王朝灭亡后,杨家失去了宫内世袭的职位,火器的进入,武术的功用失去不少,加之杨家子弟尚幼,为防止家传武功失传,杨少侯太师爷在入室弟子中挑选了几位品德优良,悟性较高的外姓弟子练习杨家内传拳法,经过将近十年的培养,较好的保留了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体系。现在世间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大架就是经第三代宗师杨澄甫先生修润定型的杨式太极拳,而杨家其它拳架则鲜为人知。由于历史诸多原因,使杨家传拳内外有别,杨式太极拳形成了内、外两条传承脉络。对外普传普养天下,只传播经过从内功架简易改编的杨式大架太极拳;对入门弟子传习基础架,快拳架、长拳架、小架太极拳;对自家子弟则修习心意架、内功架和技击用架。故能修习者寥若晨星,窥见全貌者人数极少,更别提流传于世,让人知晓。当前太极拳界许多人都认为杨式太极拳不过是一套大架子养生太极拳,其它什么老架、小架都是后人编造的,甚至有人说:查阅清宫档案,杨公露禅当年登上金銮殿为咸丰皇上表演,被帝师翁同和称为“变换莫测,进退神速,手若捧球,身若猿猴”的太极技击用架,早已失传。今天广场、公园都在演练的是轻飘飘的太极艺术舞,哪见到有一个人练得身若猿猴。试想,当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神拳杨无敌,走江湖,进京城,数折强梁,技惊天下,如果仅凭一套全世界几亿人都在练习的软绵绵,轻飘飘的大架八十五(或108、115势)岂不是笑谈。纵观当今太极拳发展,形式热闹,实则悲哀,乱象丛生。祖国山河一片太极操、太极舞,万人练习中能练对者凤毛麟角,假大师、假太极,惑乱大众,假以成真。当年名震天下叱咤风云的太极拳,沦落成“老年拳、体操拳、舞蹈拳、病夫拳”,所谓的简化太极,抽调精华、弃置心法,简化导致:低级化、廉俗化。掺入艺术体操、舞蹈元素,普及推广,误导大众。更为严重,千千万万公园广场执教者,抬手就错,迈步就歪。轻、浮、软、飘、懈,自称是太极拳。以错传错,以讹化讹,传播呈几何级增长,加速了太极拳的消亡。传统国粹,备受蹂裂,后代子孙从何学起?多少太极前辈,痛心疾首,为使数代精英呕心沥血浇铸的绝技,不再销声匿迹,隐秘民间;为还原真实太极、传承功夫精髓,弘扬中华国粹,服务和谐社会,造福天下大众。本人将杨家内传太极拳法体系公布于世,公开传授招收传承弟子。笔者自幼跟随外祖父修习家传系列武功,先后修习十二路谭腿、八卦拳、小红拳、大红拳、金刚拳、罗汉拳、形意拳、杨家内传太极内功架、技击用架等多门派武功。三十岁后,拜少林、驻武当、参峨眉,访青城、寻师访友、论证家传武功,修习传统武术,几经曲折,几近传奇,游学于武林江湖近二十年,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缘寻访到多位太极隐者,他们或隐于巍巍青山,郁郁竹海,或隐于繁华京都,道教宮观,佛教寺院,他们虽获正法,但都隐世修炼,淡泊名利,上善若水,与世无争,功夫高超,令人敬仰。先后跟随二位佛家,二位道家,三位俗家师父太极传人修习武功。寻访期间,也与多位陈氏、吴氏、孙氏等正宗入室弟子互换拳艺。经过十几年学习修炼,挖掘整理,终将杨家内传拳法体系,整理完毕,(其它门派武当三丰古传太极拳法体系正在整理中),使濒临失传的杨家内传太极拳法脉传承延继,实为幸事!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体系简介,(见附表)今后将还要继续推出系列介绍,以飨太极爱好者,普供天下真正喜爱太极拳,有心振兴国学的有心人。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架构合理、层次分明;拳法、功法、理论、器械、德教五行具足;体用结合、养练互补、环环相扣、完整一气;传承有序、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由浅至深、一步一步、步步为营、逐步提高;一层一层、层层递进、层层不同、自成体系,真正是正门正派、正宗功法;原汁原味、原始套路;使修习者攀登有梯,进升有阶。整个简介清晰地标明了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体系,由初练至大成的完整过程,展现了杨家内传太极拳的庐山真面目。笔者不敏,才疏学浅,悟性尚差,既不是武术几段、武协会员,更没有去交钱参赛获得什么荣誉,也不是专家、学者,虽得传承,功力仅为皮毛,既不是传人,更不是大师、掌门,仅为一民间武功爱好者,平日思之,惶恐有加,愧对苍天垂青,诸师教诲,然潜心十多年,绝非假冒伪劣,可以让诸太极拳爱好者试功交流。因而不揣谫陋,愿将杨家内传太极拳体系公布于世,无藏掖私留,道为天下人之公器。有缘不传,无德妄传,必遭天谴,唯愿与求真者研习。为振兴民族国学,愿尽绵薄之力,俾使杨家内传太极拳不致湮没,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愿足矣!
武当三丰古传太极拳十三代弟子杨家内传太极拳第六代弟子于吉日
在哪个地方能学到正宗的杨氏太极拳,请作者留下联系方式。 游客 122.7.211.x 发表于 2015-9-18 09:28
在哪个地方能学到正宗的杨氏太极拳,请作者留下联系方式。
13061151970
杨氏大架普传养生八十五势(系列之四)该套路又称太极养生架、入门架、教人架、普传架,共计八十五势,是当前流传最广、杨家唯一的一套对外普传太极拳。此外还有大架108势、115势,都是此套路。只是招法重复而已,是最初级的套路,筑基功夫。具有结构严谨,动作简洁柔和,舒展大方,宁静大气,飘逸含蓄,身法中正,缓慢均匀,松软沉稳,松悦自然,意定神宁,步用弓蹬,足似猫行,手似抽丝,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外结合,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等特点。形成气派大,形象美,深厚朴实,轻沉兼备,浑厚一体,刚柔并济的走架风格。该套路是第三代宗师杨澄浦先生,在民国时期开始传拳,便于世人演练,普世修习。该套路是在家传秘传内功架的基础上,去掉缠丝复杂动作,既不泄露家传内功架的秘密,又具有养生功效,大幅进行修改,简易重排而成。使之更为简洁柔和平易,大开大展。但这是通达太极艺术后,集终身武学修养,大胆革新而不是创新,简约而不简单,简易而不是简化,仍保持太极风貌与风骨。非是现代诸多“太极砖家”“大师”,自以为是,东拼西凑,自编花枝招展的简化套路,华而不实,贻害后学。大架八十五在全国推广以来,由于宜教宜学,老少皆宜,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誉满天下,故有“杨露禅创天下,杨班侯打天下,杨澄浦养天下”之说。从名称上说,就蕴含着太极秘密,八十五势既蕴含着八门五步,八门即八卦,五步即五行,八五相加十三即太极十三势,因而称为八十五势太极拳。从当时历史地域看,北京人,富贵子弟,王公贵族,养尊处优,体质缺乏锻炼,注定太极拳必须能健体强身;他们追求长生不老,永享富贵的理想,注定太极拳要延年益寿;他们举止文雅,不慌张的风貌,注定太极拳,是柔和舒缓;他们居住京都,身份优越,注定太极拳的外观,雍容高贵;他们崇尚儒雅,太极拳注定要有中正安舒;他们处事圆活,注定了太极拳是顺遂圆活。正因为顺应了历史发展,顺应了自然,才得以成功。从养生角度上看,此套路不能用于技击,只能养生。通过躯体的外形与内气的有效运动,以求上下相随,内外结合,有无相生,阴阳平衡,进而吸收大自然有益精华,调整自身的不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养生功能不仅存于对身形,肢体的锻炼,重点是依据中医学,经络学,引导经络之气,内行为主,对身体内部内脏器官,循环系统进行梳理调整,增强心肾,血管功能,提高肺活量,促进脂肪代谢,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理状态。经常练习,疏通气血,舒展筋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陶冶情操,养生益智,调动潜能,头脑豁达,性格开朗,愉快轻松。但重点是必须明白人、过来人指点,掌握拳架套路动作的正确性,内气运行的方法,方可达到养生功效。太极文化与其它不同,仅靠文字和声像学习不行。三丰祖师已告诉我们:“入门需面传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从动作上看,虽轻柔如风,飘凌如云,但落地生根,渊亭如岳,沉雄势大,松弛张力,收放自如,挥洒大方,中正之形,圆润如一。从气势上看,浩荡之势,气通八方,八面支撑,生机洋溢,勃发充盈,浑然一体。从感觉上看,如箭在弦,引而不发,不动如山,触之如电,如柳回风,灵澈飘飒。演练要求: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沉肩坠肘,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连绵不断,虚实分明,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动作皆合太极十要)。先求形似后求神似,先做到手眼身法步皆能合度,深一层配合呼吸吐纳,再进一步配合内功心法。每次演练以21—28分钟为宜,架势可分高、中、低三种。演练目的:练拳时不可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决不可双重,身法和顺,平正朴实,行拳大方潇洒工整,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目的是将身体练活、练松、练柔、练开、练整。身心放长、放远、放下。舒展筋骨,贯通气血,身心兼修,重点练出松沉劲。该套路健身效果极好,可舒筋活血,顺气通络,调节阴阳,祛病延年,是保健疗病的最佳套路。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打牢基础。若得明师指点,一生练习足矣。保健足用,健身效果绝佳。练习要诀:身站水中至颈深,四肢运行有阻力。 立身中正头颈直,动作变换要均匀。 手如春风拂杨柳,腿如老树根盘土。腰如车轮轴在转,此是太极真义谛。 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介绍
(系列之二)
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法,是由杨露禅祖师三下河南温县陈家沟,前后十八年跟随陈长兴学得太极拳十八套拳法后,结合江湖游学比武、教学感悟及早年洪拳拳法修习,特别是受到武当派第九代掌门陈荫昌道长指点秘传后,以武当道家太极拳为根本,融会贯通各派武学所长,汇集创编而成。它有独特的练功方法和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陶冶情操、搏杀技击等作用,闻名天下,深受世界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喜爱。当前流传于世的国家简化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八十八式太极拳,皆在杨氏太极拳--普传大架八十五势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简化推广。但与杨家内传拳法相去甚远,面目全非,仅能称为太极操、太极舞,令人扼腕痛惜。
杨公露蝉,对于太极拳的贡献,不仅在于刻苦学艺,学臻大成,所向无敌。并能勇于创新,编撰了理法兼备,博大精深的《杨氏家传太极拳老谱》,更重要的是把太极拳从民间乡下带到京师,传至王公贵族,传至社会各阶层,为以后太极拳各个流派的产生,推向社会化、普及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太极拳传播新时代。
但是说起杨家内传太极拳,不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就是国内著名的“太极拳家”也没有几位见过。因为杨家内传太极拳拳架原本只在杨氏弟子和极少入室弟子中传承,世传只是一套养生拳架。杨家内传太极拳另有一套体系:除去太极拳在千年传承中秘密隐传外,尚有为修身、养身、护身、载道、修道之艺。加之门规戒约限制等诸多因素,更有杨澄甫先生去世较早,杨家子弟尚幼的主要原因,所以未能传承延续,大面积普及推广。
也许是冥冥注定,杨家内传太极拳并没有失传。教育部主事许禹生先生、昌盛银号经理张文炳先生,还有吴图南等先生,得其传承。我的太祖父----一代武林宗师李桂芝1912年学于北平体育研究社,1913年拜在许禹生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得授杨家内功架208势,杨家技击用架238势。6年间学得杨家内传太极拳功夫。因其有三年螳螂拳、三年少林拳、四年八卦掌、三年形意拳功底,加之江湖走镖镖师经历和功底,学起来较快的缘故。艺成后在吉林丹东市开设拳馆,后被日本鬼子强行关闭。返乡后,独身隐居于凤凰山,84岁无疾而终。至今乡间老人尚津津乐道,说起我1969年过周岁生日时,他展示了大杆子功夫,大杆抖的象面条一样柔软。又展示了轻功绝技,从一棵树跃向另一棵树像猴子一样灵活,像鸟儿一样轻灵。外祖父李德基6岁习武,在拳馆长大,得其传承,终身练功,秘密修习,从不外露。笔者8岁时跟随习学家传武功,十八岁学得杨家内传拳法,后入伍从军任职二十年间
忙于军事未有闲暇习练。四十岁转业后,才重拾拳法练习,又在江湖寻访,巧得两位第五代杨家太极拳传人隐师指导,系统学习了大架八十五、老架108、快架108、小架108及其它功法,至此,杨家内传太极方成系列拳法体系。其传承关系如下:
杨露禅创始人---杨健侯---许禹生---李桂芝—李德基—本人
杨露禅创始人---杨健侯---杨澄浦---褚桂亭—何琏—本人
游客 122.7.211.x 发表于 2015-9-18 09:28
在哪个地方能学到正宗的杨氏太极拳,请作者留下联系方式。
l联系电话:13396304369
页:
[1]